近鐵奈良車站一出來,就可以看到許多人圍在一個水池旁等人,
水池上則有「行基菩薩」的塑像。
這是奈良有名的等人的地方,就像渋谷的忠狗八公像一樣(咦....這個比喻好像怪怪的...!?)。
行基菩薩也許沒有創立唐招提寺的鑑真和上那麼有名,
不過也是奠定奈良基礎的重要人物。
1434493060.jpg

8世紀初期,聖武天皇時代,日本的律令制度開始步入正軌。
但律令制度下沈重的稅賦徭役,卻令民眾苦不堪言。
此時行基和尚以近畿一帶為中心,設立布施屋,免費提供食物與居所,救濟貧苦民眾,
並同時向民眾宣傳佛教,進行社會教化。

當時京城的寺廟,都是為了天皇與貴族所設立的,佛教僅止於上層社會的信仰。
行基將佛教帶入庶民社會當中,
民眾在沈重的賦稅壓迫之下,希望從佛教中尋求慰藉,
因此行基結合救濟與說法的傳教方式廣受一般人的歡迎。
據說在平城京郊外舉辦的說法集會,參與人數可以多達一萬多人(當時京城約10萬人)。

不過樹大招風,這樣的集會自然不會被當局所認可,
而且當時的法律「僧尼令」中也規定,僧侶不能在寺廟外向民眾傳教,
因此行基的行為不但違反法律,甚至被視為煽動民眾反叛國家,屢屢遭到國家的彈壓,最後甚至被趕出京城。

不過行基仍致力於宣傳佛教以及社會救助。
他帶領著自願的民眾,整被了「狹山池」、「昆陽池」,作為農業灌溉用水,
並在各地搭橋、鋪路、修築堤防。
他還成立了日本最早的孤兒院、繪製了最早的日本地圖,並在各地廣設寺廟與道場達700多處,
對於當時的文化教養的傳播有著重大的貢獻。
行基因此深受一般民眾的崇敬。

相對的,朝廷嚴苛的稅賦制度,加上乾旱、水患等天災的相繼出現,
導致嚴重的飢荒。
民眾也為了躲避賦稅,拋下土地到處逃亡,律令制度因而受到動搖。
此時聖武天皇注意到律令制度的問題,以及行基的力量,
因此開始減輕稅賦,並親自拜訪行基,與其進行會談。

不久聖武天皇便宣佈了空前的大工程「東大寺」的營造計畫。
東大寺的營造一方面是為國家祈福,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藉由佛教的力量重拾民心。
神武天皇在「盧舎那大仏造立の詔」中呼籲民眾自主的參與東大寺營造,
這與以往寺廟都是藉由國家力量進行建造有著很大的不同,
同時也加速了佛教向民間的普及。

行基響應了神武天皇的號召,帶著自己的弟子與眾多的信徒參與了東大寺的營造。

據說參與東大寺建設的民眾超過260萬人,約為當時人口的一半。

另外指揮計畫移建藥師寺、大安寺,並建立興福寺、元興寺、總國分寺等48個大寺院。
並計劃性輸入唐朝文化,為奈良時代的文化做出重大貢獻

745年朝廷頒贈給行基日本最初「大僧正」的稱號。
之後朝廷又頒授了「菩薩」的稱號、因此現在廣泛的被稱為「行基菩薩」。
時隔1200年,依然受到民眾的敬仰。

 

補一下雕像前碑文(原文沒有段句,標點是我擅自加上去的)

 

行基菩薩は天智天皇の7年(668年)に大阪府堺市に生れ,15才にして奈良京薬師寺に入り,仏道修行とその研究に励み,24才で受戒得度をされた。
仏教の学問をよく究め天皇の尊敬を受け,現在の平城の聖域に遷都することを奏し,元明天皇の和銅3年(710年)に平城遷都した。
その造営にあたり先ず南都諸大寺の移建と建立、例えば薬師寺、大安寺の移建を初め,興福寺、元興寺及び総国分寺、東大寺の建立等48ヶ大寺院を建立された。
その他全国にわたり開基した寺院道場は約700におよぶといわれている
一方民生社会事業としても,実践主義に徹し庶民を教化し人のために橋をかけ、堤を築き、池を掘り、日本最初の独孤院や日本地図を作った
又飢えと厄病に苦しんでいる庶民の救済として布施屋(宿泊所)、施薬院などの社会の為の事業を次に行い,庶民の信仰を深め,奈良朝に於ける国民思想の確立を計画され,唐朝の文明文化を輸入し奈良朝文化に貢献された恩人である。今日の庶民仏教と社会福祉の基を開いたのは、実に行基菩薩であると仰がれている。
聖武天皇天平21年(749年)82才のとき,奈良西郊の菅原寺で数千の弟子に囲まれ遷化し,生駒の往生院に葬られたが,その生涯かけての業績の偉大さは1200有余年の今日もなほ多数の人の心の中に行基菩薩は生きているのである

昭和453
奈良市長 鍵田忠三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ochi 的頭像
    Mochi

    Mochiのblog

    Mo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